北京大學有一位90歲高齡的老教授
還時不時騎著老式“28”自行車
到生物標本館講課
或帶著一幫年輕人在北大校園里認植物
頭腦清晰,精神矍鑠
這位老先生
就是著名植物分類學家——汪勁武教授
被稱為中國的“林奈”
汪先生從小喜愛植物,1950年考入清華大學生物系。大二時清華大學生物系植物部分和北大合并,就到了北大。1954年北大本科畢業(yè)后,留下來做教員,一直工作到現(xiàn)在。即使退休了,講課、植物科普文章和編書,從沒停止。至今,已經(jīng)出版了十多本植物分類學方面的專著。
5.27日是汪老師的生日,5.17日,北大劉華杰教授,北師大劉全儒教授,北師大二附中房淑琴老師,北大附中于璇老師、倪一農(nóng)老師,北大標本館孟世勇老師,中科院植物所李敏老師,中國科學技術(shù)出版社楊虛杰老師等植物分類學和博物屆的幾位老朋友,提前在北大勺園給老先生準備了一個簡單的生日會,除了蛋糕和長壽面,討論植物、鑒定植物,植物標本當然也是必須的。
為了弘揚汪先生的植物文化傳播,植物科普普及,傳承先生的精神,一些同道倡議在先生九十壽辰之際成立"汪勁武博物學?!?,并在當天宣布了這一消息,還聘請汪先生為終身名譽校長,劉全儒劉華杰老師為汪老師頒發(fā)了聘書。
汪老師講植物分類學,風趣幽默,旁征博引,底蘊深厚,不論北大師生還是校外植物愛好者,粉絲眾多。
01
汪老師和植物分類學
植物分類學科屬眾多,內(nèi)容龐雜,科名、屬名、拉丁名、主要特征……本科生剛開始學時,會覺得枯燥、難記。汪老師雖然自己熱愛植物,一開始教學的時候,由于經(jīng)驗不夠,問題也很多。第一次上講臺,學生遞條子,說他的課水平不夠。教植物分類學,首先教師要盡可能熟悉多認識本地區(qū)的植物,做到講時應付自如,這樣學生聽起來才能入神。
汪老師為了講好課,利用暑假組織教研室同仁去京郊百花山去采集植物標本,同時多認識植物各類。住在山區(qū)農(nóng)民家里,上野外采集野花野草。平常他也喜歡在校園里認植物,做好標本。這樣搞了好多次,提高不少,野外實習也好,教學也好,慢慢能夠應付了。
這一講,就是六十多年。
不管植物分類學科是否熱門(好像從來沒有熱門過),不管能否掙錢,不管領(lǐng)導是否重視,汪老師心無旁騖,專心致志,日復一日,年復一年,鉆研吃透,把課上好,讓學生愿意聽。只因為熱愛。
從照本宣科,到融會貫通,拉丁名隨手寫來,準確又流暢;唐詩宋詞引經(jīng)據(jù)典和各種有趣的小故事,恰當準確,引人入勝。植物分類不再是枯燥難學的學科。
最近,受國家戰(zhàn)略的影響,生態(tài)學、植物學好像又被重視、熱了起來。北大要成立生態(tài)中心了,培養(yǎng)相關(guān)人才,并邀請汪老師錄個視頻,講幾句話。汪老師說,講就講唄,被重視了、培養(yǎng)人才,是好事。
30年河東,30年河西,雷軍說,在風口上,豬也會飛起來。好多年輕人爭先恐后地做風口上的豬,追趕風口和潮流:追上了,歡呼雀躍、沾沾自喜;沒追上的,失落悔恨、捶胸頓足。倒不如像汪先生,專心致志,只追隨內(nèi)心的熱愛,無問西東,心安自在。
02
汪老師和自行車
汪老師的“28”自行車,1960年產(chǎn)于荷蘭,至今雖有銹跡,但性能完好。汪老師每天推著車到北大給老伴買午餐,人不多的路上騎上一段,輕松不少。買上了午餐,爬四樓,帶回家給老伴。汪老師家里,除了簡單的家具,全是書。地板還是水泥地,上世紀80年代簡單的裝修,但干凈整潔。
人向外對物質(zhì)的占有,是一種侵略和破壞,是有限度的;而向內(nèi)精神世界的探索、充實和豐富,是一種創(chuàng)造,是無窮無盡的。
03
汪老師和植物學愛好者
汪老師講植物分類學,從不會因為是不是北大學生、是不是本專業(yè)的、是聰慧還是愚鈍等,而區(qū)別對待。只要對植物感興趣的,他都會熱心講解,真正做到了有教無類。
他的粉絲中,有北大、林大相關(guān)專業(yè)的學生,也有外語系、中文系、物理系的學生,有年輕人,也有老人、孩子。
作家馮唐(1990年-1998年就讀于協(xié)和醫(yī)科大學)在2014年母校協(xié)和醫(yī)學院本科生的畢業(yè)典禮上,《我在協(xié)和學到的十件事》中講道:“第一,系統(tǒng)的關(guān)于天、地、人的知識。第三點用途,是知道不一定所有東西都需要有用。比如當時學植物,我還記得汪勁武教授帶著我們上躥下跳,在燕園里面看所有的植物物種,后來我讀過一句詩,'在一個春天的早上,第一件美好的事是,一朵小花告訴我它的名字'?!倍嗝蠢寺兔篮?,沒有用處,但凈化心靈,讓內(nèi)心寧靜安詳。
“第七,項目管理。所謂項目管理,就是在有限的時間、人力、物力下,把事情做成。協(xié)和八年,盡管功課很忙,又忍不住看小說,我還是做了北大生物系的學生會副主席和協(xié)和的學生會主席。寒暑假基本沒閑著,看小說之外,都用來完成一個個“項目”。比如,在北大的第一個暑假,同四個同學一起,和植物學汪勁武教授去四川和甘肅,尋找一種非常少見的山竹。我完全忘了那種山竹的重要性在哪兒,似乎找到之后可以改寫被子植物史或者呼喚神龍。我記得的是,師徒五人,漫游二十天,每天住旅店,每頓有葷有素,最后在有限的預算之內(nèi),找到了那種山竹?!?/span>
誰說學物分類沒有用?除了作為基礎(chǔ)科學研究外,它凈化心靈,訓練思維,鍛煉品質(zhì)。
北大附中生物特級教師于璇老師說,汪老師除了教她認植物外,還教會了她如何當一名合格的教師。還真是。
汪老師對植物愛好者的深遠影響,難以統(tǒng)計。
04
與植物為友,與自然為伴,健康長壽
今天,在北大勺園南邊,大家又發(fā)現(xiàn)了一種比較少見的植物。
汪老師一直拿著這個大葉子植物回家,晚上給劉華杰老師打電話,說這是鈍葉酸模(Rumexobtusifolius),劉華杰老師、劉全儒老師,反復讀植物志的描述,一項一項地比較,發(fā)現(xiàn)確實是鈍葉酸模。
汪老師說今天特別開心。與植物為友,與自然為伴,健康長壽。
官微君:有沒有一種熱愛,讓你愿意一生堅守?
有這樣一位博物學家,他同汪老師一樣熱愛植物,20余年不遺余力倡導博物學文化!
他要我們反省現(xiàn)代性邏輯,欣賞自然之美,接續(xù)傳統(tǒng),從無用而美好出發(fā),重塑我們質(zhì)樸的心靈……
博物學家劉華杰博物人生全景呈現(xiàn)
《看花是種世界觀》
作 者:半 夏
責 編:胡 怡 策 劃:楊虛杰
中國科學技術(shù)出版社出版
本書是對博物學家、北京大學哲學系教授劉華杰博物人生的全景呈現(xiàn)和記述。作者半夏具有生物學背景,歷時多年對傳主劉華杰的關(guān)注和采訪,透視了傳主的學術(shù)生涯。通過這本書你會發(fā)現(xiàn),劉華杰堪稱當代中國的梭羅,他的博物生存理念,如何救贖我們今天的世界。
作者簡介
半夏,女,原名楊鴻雁,1966年秋出生于云南會澤鉛鋅礦。云南大學生物系畢業(yè),供職于媒體,高級編輯,業(yè)余致力于長篇小說和自然隨筆的寫作。魯院第七期研修班學員,中國作協(xié)會員。出版有長篇小說《心上蟲草》《活色余歡》《潦草的痛》《忘川之花》《鉛灰暗紅》等。
編輯:小尤、小萌
更多精彩文章,請掃碼下方二維碼,關(guān)注科普社。